员工为何心不在工作上了

编辑:李老师高考志愿助手

一种企业怪相,开始在中国大、中、小企业蔓延:

  官僚气,牛哄哄,不称职蔓延;日子富了,团队没有激情了,职业精神没了,失去目标了;概念盛行,说了就等于做了,强调了就等于落实了;开会没有交锋了,彼此相敬如宾,一团和气;决策过程拉长了,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思维定式,每个人都固守着自己的“底线”,惟独看不见做事的“底线”,很难形成共识……

  有一种倾向把此类问题归结为社会环境和风气。这种推诿或认同毫无价值。这是一种逃避!抱怨延缓了这个问题的解决。这是个企业自身的问题。

  已知的东西过于强大,会窒息人自由的思维,难以看见实相。惟有设身处地以企业人的身份觉知企业中的问题,如其所是地透视企业家所遇到的诱惑、机遇和挑战,才有可能得出有价值的判断和认知。

  企业家从零开始奋斗的时候,他们有目标、有主张、有信念,而且他们大多数是业务或技术专家——不是专家就没有办法把企业凝聚在一起。可是当企业规模上来以后,专业成了他们的奢望,他们的时间开始被“更重要的事情”占据了。他们意识到要有所转变,意识到不能再延续以前的行为方式了,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办,以致不得不屈从于惯性的支配。

成功前的准备功课

  成功带来了财富和权力,却同时也把他们推向了陌生的、烦人的、无意义的“形式虚耗”,比如:宴会、论坛、采访、评比等等。企业成功后,有些人被闪光灯簇拥着,渐渐向着明星化的方向发展了。殊不知,在闪光灯的闪烁中,他已经沦为没有根的浮萍,脱离了自己的专业,跌进了“成功的陷阱”。企业家身份状态的变化,影响的不只是个人的肚腩,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公司员工的生命状态,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公司氛围或场域。

  即便企业家还是先前的生命状态,他的身影还是勤勤恳恳在一线上奔忙,但是随着公司的变大,他是否有意识地调整了自己公司的股权和激励?是不是把企业的发展跟每个人的发展结合在了一起?是不是把企业梦想与员工个人梦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?企业创业阶段,个人梦想和欲望是开创事业的根本动力。当企业有了大的发展,当公司开始从为钱挣扎已经到了很大的积累时,企业家有没有捕捉到员工的眼神?有没有以心比心地去思考一下企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?是否该有相应体制和机制上的变化?

  任正非还在公司很小的时候,就想到了内部股份制,让大多数人持有股份;胖东来超市,在经历几个起伏后,就开始让员工薪水比同行业高2-3倍。这都是在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的轨道上。

  在体制、机制和文化上有了突变,还需要根据人性以及性格类型,建立行之有效的启发性文化。如果这个层面没有解决,那么员工照样可以在受外界不测事件的影响下,而对工作产生懈怠情绪。

  美国少校工程师爱德华•墨菲发现,人们倾向于不胜任。如果事情有一种可能会搞糟,就一定会有人出来把它搞糟。鬼使神差,最不想出现的结果必定会出现。教育工作者劳伦斯•彼德发现,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,总会达到他晋升的天花板,这个极限就是不胜任。员工并不是懒惰,而是能力达到了边界。

  做企业就必须对这些心理问题有办法!

《员工为何心不在工作上了》相关文章:

1.让员工自己明白他是为了谁而工作

2.让员工超负荷工作 得不偿失

3.解决员工懒散问题的“良方”

4.为什么员工越来越不信任领导

5.80后员工为什么不幸福

6.如何判断员工的稳定性

7.怎样让“隐形员工”现形

8.解决员工消极怠工的“法宝”

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!